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2)
- May 15 Mon 2017 05:13
呂純陽祖師太極生生神數籤詩 解釋 熟路輕車,穩步康衢,更新易舊,會頭丘墟. 問婚姻是否有第三者,是否要繼續走下去!?
- May 14 Sun 2017 08:26
相應部43相應1經/身至念經,請問甚麼是身至念??
一、所謂的「身至念」其實就是身念處,這是四念處之一,念處是心念所聚焦之處,念處的修行,目的在培養當下覺知能的能力。身念處是將心聚焦在身體上的一種訓練。
二、身念處的訓練包括定、慧兩項,可導向無為之道:
1.定的修行:開始時主要在培養專注力,亦即禪定的功夫,若經常作身念的練習,可以不斷提升心的專注力,會獲得基本的定功。
2.慧的修行:有了基本的定功後,有能力對於身體的狀況,作更微細的觀察,透過不斷地訓練,最後便可體証到我這個色身,本質上是無常、苦、空、非我,由此破身見,即佛教所謂的「見法」,亦即體悟宇宙真理之義,一旦見法後,便斬斷了煩惱的根源,從此對於世間事物,不再執著,貪嗔等煩惱日見減少,在一定期間內,必定斷盡所有煩惱,証得涅盤無為。
因此說身至念導向無為之道。
三、身念處的具體修行方法:
〈一〉.身念處的修法,漢傳佛教較少教導,南傳佛教則有詳細的教導。
〈二〉.其修行項目甚多,目前在台灣的教學,較常為學者採用的有
- May 13 Sat 2017 06:53
東降跟芳同一人嗎
- May 12 Fri 2017 03:05
禪定有沒有包含搞定的意思?
- May 11 Thu 2017 07:28
靜坐:開悟的七要素/觀呼吸:建立每日禪修的習慣/走路的禪修~傑克‧康 ...
舒服而安靜地坐著,讓身體輕鬆地休息,輕柔地呼吸。放下過去和未來的思緒、記憶和計劃,只專注在當下。讓你珍貴的身體展現最需要療癒的部位,讓身體的疼病、緊張、疾病和創傷顯露出來,用仔細、溫和的專注對待它們。緩慢而小心地感覺它們的能量,注意它們內在的組成成分~脈動、抽搐、緊張、刺病、熱、緊縮、酸痛,這些性質組成我們所謂的疼痛。以接納溫和的專注力,充分感覺與容納它們。覺察身體的其他部位,如果有收縮和緊繃,溫柔地注意它,輕柔地呼吸,讓它打開。然後,以相同的方式覺察心中的任何厭惡或抗拒,用溫柔的專注注意它,不帶排斥,允許它原本的這樣子,允許它在自己的時間打開。現在注意你探索的疼痛所伴隨的思想和恐懼:“它永遠不會消失”,“我無法忍受它”,“我不該遇到這種情形”,“它太難了、太麻煩了、太深了”,等等。
文章來自: http://luciechen.pixnet.net/blog/post/375764486-%E9%9D%9C%E5%9D%90%3A%E9%96%8B%E6%82%9F%E7%9A%84%E4%
- May 10 Wed 2017 21:19
成佛到涅槃之問題?
對於題主的更新,我就以我的所知略加回答。
在婆羅門教盛行與種姓制度蔓延之下,除了使社會上佔少數的婆羅門、剎帝利兩階級人士得利以外,在總人口佔絕大多數的吠舍和首陀羅兩個階級,都深受社會階層僵化之害,生活無法改善。這種情形自然引起有識之士的反對,而思加以改革,因此到了西元前五、六世紀間,印度就有各種宗教改革的運動出來,其中又以耆那教和佛教的創立最為重要。
摩訶毗羅(Mahavira)原是恆河流域上一個小國的王子,幼年受過良好教育,三十歲出家苦修,在外雲遊十三年,對人生有獨特的看法。他反對奧義書中婆羅摩創造宇宙與世界靈魂的說法,而認為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「一個靈魂」。摩訶毗羅認為靈魂與物質相結合,而使靈魂被物慾所束縛,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刻;解脫靈魂的唯一辦法,就是遠離物質,甚至脫離自己的肉身,靈魂才獲得獨立自由。摩訶毗羅即以上述理論為基礎,認為一個人獲得靈魂自由的唯一辦法,就是過一種極端的遁世與苦修的生活。經過一段心靈與道德的嚴格訓練,而能完全否定物慾的要求,就能達到靈魂自由的最高境界。除此以外,摩訶毗羅又以一切生物都有靈魂為理由,認為一個人不僅不能殺生,而且應積極地去愛眾生。摩訶毗羅這種隱修苦行、不殺生等主張,後來獲得不少人的崇信,而其信徒們就稱他為「耆那」(Jina),原意是「生命痛苦的征服者」,這一宗教就稱為「耆那教」(Jainism)。比耆那教創立稍晚,而對後世影響更大的,還要算到佛教的建立。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5UQ3tpqZd0
文章出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60927072624AAVSdbx
- May 09 Tue 2017 05:42
四聖諦 與 出世間八正道
- May 08 Mon 2017 17:08
已知無我,為何不解脫?
如是我知:
1.為什麼無法令修持眾生當下解脫??
◆ 「束縛」是從點點滴滴「身口意」的累積而成;「解脫」如花朵盛開,是日復一日「勤拂拭」的耕耘所得。
「當下」如花開的剎那,「解脫」是煩惱的滅盡。「已知無我」者就像意外遭逢「瀕死經驗」後的深刻感受、震撼無比!
- May 07 Sun 2017 03:21
禪宗參話頭 之探討?
在下常回答先學的問題..也有同修說有[此地無銀三百兩]之嫌...但想來一切還是隨緣如是.
**[參話頭]的修行和[內觀]修行是完全不同的修持方法...在下學習內觀前也曾修習一陣子的參話頭.
[內觀]在培養[[敏銳的覺知能力]]讓緣根塵相觸時...就能覺知心的種種作用而不入身口意的造作!
[參話頭]則純粹在[般若]的體證.就是在[疑]中一直問自己找答案,
- May 06 Sat 2017 15:07
因為自己的不小心,禪修課靜坐時手機響起?
同修禪坐手機響起必然擾亂清修,當然要負上因果責任,
這要看你用多少功力去化解,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空掉,
別以為空掉就是不去想它,誦經念佛坐禪來懺悔較為實際空掉,
不要有未來世會有精神方面的小問題之類的這樣想法,
這樣的想法反而會帶來暗示作用,種入八識田,不該思之,
多誦般若心經即可化解,越誠信越高效。
本文來自: 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50324000010KK10089
- May 05 Fri 2017 01:00
請教如何讓門號快速靈動
- May 04 Thu 2017 22:37
自己在努力研究靜坐氣功,想穩定心性,但信心動搖?